马尔康论坛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高搜易陈康:让Lending Club惹火烧身的其实是企业贷款业务

向下

高搜易陈康:让Lending Club惹火烧身的其实是企业贷款业务 Empty 高搜易陈康:让Lending Club惹火烧身的其实是企业贷款业务

帖子  以德报怨一 周一 五月 30, 2016 5:31 am

  5月9日,P2P鼻祖Lending Club(以下简称"LC")发布一季度财报,宣布其创始人兼CEO雷诺·拉普兰赫辞职,与他一同辞职的还有另外三名高管。随着这一消息的公布,LC股价一周内下跌超40%。
  这事出来之后国内的媒体一方面在赞扬LC内部管理如何的严格,另一方面又在说市场对于P2P行业何其悲观。
  其实一开始直觉就告诉我,LC的事情可能远远不是一笔违规操作的贷款那么简单,因为LC的股价在过去一年已经跌去了80%。市值从当初的50亿美元,跌到了目前的10多亿美元。
  LC的企业高管层对于其企业贷款业务从今年年初就开始表露出担忧情绪,然而问题还是没能快速的解决,企业借款方和机构投资方都成了LC的两个大麻烦。
  1.企业贷款业务引火烧身
  LC起家于个人贷款业务,贷款大多被个人借款方用于置换信用卡债务。上市前夕,2014年初其业务中又出现了企业贷款业务,如果说个人贷款业务是银行无法顾及到的业务,那么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则是银行不愿意触碰的业务,否则中小企业便不会去贷款成本高于银行的LC寻求借款。这跟我国的情况类似,中小企业从银行难以融到资金,便转向民间小贷机构和互联网金融平台。
  银行之所以不愿意接受中小企业贷款业务,主要还是因为风险不可控,那么此项业务转向互联网金融企业就会好转?答案是否定的。
  在中国,依赖小贷公司、担保机构成长起来的大型互联网金融平台最近一年爆出坏账、逾期等大型负面事件的不在少数,事实证明,银行不愿意做的事情互联网金融企业也未必能够做的好。
  另一方面,LC的业务核心是他的信用评级算法技术,通过使用权威信用评分FICO,来评估借款人信用等级和违约风险,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风险定价能力,只是LC将此能力形成了完整的系统,完全可以依赖计算机实现风险定价,依赖此系统LC在个人借款业务中如鱼得水。然而企业借款业务的加入,让LC的信用评级算法技术参数发生改变,计算结果准确率下降,用金融术语说,就是LC在企业借款业务中的风险定价能力下降。
  可是LC在最近两年多时间,企业贷款业务翻了不止一倍,而个人小额贷款才涨了61%,过去一年,LC贷款业务的45%的都是跟其他贷款机构完成的。
  在LC的投资者构成中,银行、保险公司和私人养老基金的专业基金经理的占比也越来越大。
  这些因素共同推动LC的交易额在去年年底就超过了160亿美元,曾经以"慢"和"安全"而自豪的LC开始有些变味儿了,而且LC在P2P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雷诺·拉普兰赫一个多月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LC已经开始试图扭转这一局面,要重新调整商业模式,将视线重新回归到个人借贷和投资者身上,想要将公司的活跃个人用户提升至10万左右,同时把机构投资者控制在50%以内。
  其实,中国的大型互联网金融平台在被中小企业贷款逾期、坏账问题连番伤了几次之后也逐渐发觉,真正稳健发展的平台多是耕值细分市场,在各领域提供差异化的服务。高搜易因为看中了16.3万亿元的信托市场流转需求,为信托受益人打造的信托宝产品,找准了优质资产端客户的需求痛点,同时安全级别等同银行理财,深受广大投资者欢迎。目前已经获得深圳市发改委和深圳国资委旗下的两大创投机构战略投资。
  2.债权归属不同惹来信任危机
  不管是从借款端来说还是从投资端来说,机构都算不上LC的福星,是他们一步步将LC拉下了神坛。
  LC的借款流程跟我们想象的可能有些不一样,华尔街某投行分析师陆远曾在国内财经媒体撰文披露了LC的借款流程,资金流通过程其实并不是我们想象的简单点对点。LC的贷款其实是银行批准的,银行审核通过后将钱打给借款人,并将贷款作为债权卖给LC,最终相当于是投资人购买的是LC的债权。但LC发放给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债权有所不同
  
  高搜易陈康:让Lending Club惹火烧身的其实是企业贷款业务 Ee6b2b7760a44e46
  (Lending Club借款、投资流程图,图片来自零壹财经)
  对于个人投资者发行的是票据:1.LC发行基于该贷款的无担保结构化票据,2.Lending Club将票据卖给个人投资者;对于机构投资者,LC发行的是信托凭证,1.Lending Club将该贷款转移到特殊目的载体(SPV);2.通过该SPV发行信托凭证并卖给机构投资者。
  两种债权,两个发行主体,代表着两种不同的风险。在债权关系经过层层包装之后,个人投资者自以为对借款人的债权早已变成了对LC的债权,这个模式有个致命伤,当平台上出现贷款违约时,借款人将独自承担投资的损失,LC并不给予补偿,而LC平台一旦倒闭,个人投资者有可能会面临讨债无门,也就是说投资人需要承担平台风险,LC平台的信用问题也就变的非常重要。
  机构投资者开始在LC投资之后,很快发现了这一风险,为了规避这一风险,LC对机构投资者发放了一种特殊的债权--信托凭证。特殊之处在于,这个债权是由LC旗下的一个子公司发行,是一个具有破产隔离作用的SPV。一旦LC破产,投资者可以通过这个子公司获得借款人的债权,而不受LC母公司其他债权的影响。所以机构投资者通过SPV有效规避了LC的平台风险。
  对于机构投资者的区别对待,也让个人投资者开始醒悟,自己所持有的债权归属问题,原来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LC的潜在风险随之开始暴露了出来,个人投资者对其信任度开始降低。互联网信托gaosouyi.com

以德报怨一

帖子数 : 2616
注册日期 : 15-04-13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